显示标签为“宗教场所”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宗教场所”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3年1月27日星期日

槟城:亚齐回教堂——Acheh Street Mosque

亚齐回教堂
亚齐回教堂坐落于槟城州的打石街,也称为马来人回教堂(Masjid Melayu)或亚齐清真寺。打石街之所以称作打石街,是因为当初这里聚集了许多石碑师父。这座建立于1802年,迄今已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回教堂,是由受莱特上校的邀请而来的 (亚齐人) 东姑舍力夫谐胡先先生所捐地建设,属于州内最悠久的回教堂之一。

这座回教堂的特色是拥有八角形阿拉伯式的尖塔,以及亚齐式的屋顶。跟坐落在临近的椰脚街,甲比丹路的另外一座回教堂 – 甲比丹吉宁回教堂,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由亚齐人(后来的马来人)所建;而后者则是由印裔回教徒所建。

此教堂的创办人——东姑舍力夫谐胡先先生的陵墓也坐落在教堂内,但如想参观,必须先得到教堂管理层的允许。

2013年1月9日星期三

槟城:卧佛寺——Wat Chaiya Mangalaram


卧佛寺入口
位于槟城岛内LORONG BURMA的卧佛寺,是马来西亚佛教徒必到来朝拜的一个宗教性旅游景点。寺内供奉着一座世界第三大的室内卧佛,卧佛长33米,很和祥的卧躺在寺庙的大殿里。卧佛身穿金色袈裟,右侧卧躺着顶着头部,脚向着右方,脸部慈祥的望着步入大殿的游客们。
卧佛像
 卧佛的周围还供奉了其他的佛像以及十八罗汉像,还有一些泰国高憎的塑像更以金箔贴满。除此之外,卧佛佛台内还有供信徒们放置骨灰,这个卧佛内的骨灰塔是被视为最洁净的地方。

这座佛寺是建于1845年,是一座过百年的老佛寺。佛寺里的建筑设计模仿了泰国佛殿的建筑风格,而佛寺门口还供奉着两头守护龙。这座佛寺的第一位主持是来自泰国的高憎,佛号PHORTHAN KUAT。据说这位高憎到了槟城岛后非常喜欢当地的一种美食“拉沙面”,随着这位高憎升天后,许多信徒依然都以高憎所喜欢的“拉沙面”摆在高憎的塑像前膜拜。
守护龙
 卧佛的传说是相传佛祖得道前都以卧躺得姿势作为修行。在佛祖得道前,他的门徒拿了一杯水给佛祖喝,但佛祖却说他不想杀害三千万条生命而拒绝喝水。到了现在人类已证实一杯水大约有三千万的微生物,所以说当时佛祖的智慧是何等的高啊!

在卧佛寺的对面也有一座类似的佛寺,这座就是槟城的缅甸佛寺(DHARMIK ARAMA BURMESE TEMPLE)。这座缅甸佛寺的建筑设计都模仿了缅甸佛殿的风格,寺内有一座走廊式的画廊,里面所展览的画像都是描述佛祖的一生事迹。这两座佛寺已经相对多年,在佛寺的路旁都有小贩售卖各式各样的纪念品和饮料。

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

槟城:蛇庙——Snake Temple

蛇庙

蛇庙又叫青龙庙,原名“清水庙”,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位于摈城以南14千米处,正名叫福兴宫,山门刻“青云岩”,供奉清水祖师(宋末抗元英雄陈昭应的法号,晚年隐居福建安溪县为僧,1109年卒于清水岩,乡人立庙祀之),是安溪陈姓华侨从家乡清水岩传衍来的。
青云岩
据说1795年前后佛诞时,青蛇进庙偷吃香客供奉的食物,驱之不去,越聚越多,长者一米多(当地人称之为“青龙”),小者如蚯蚓,盘伏于神龛、香案、烛台、花瓶、梁柱上,状极恐怖。这些青蛇都是毒蛇,但仿佛受过训练,白天静卧不动,既不怕人也不害人,俨然显出修炼成“仙”的慈善模样,任人膜拜,从不伤人。只是到了夜阑人静,才抛开斯文的姿态,狼吞虎咽地把供品一扫而空。信徒们说是蛇被佛祖感化,其实蛇被香火长期熏陶,变得迟滞,只能靠供食维生,完全丧失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退化现象。正因如此,胆量大的游客,只需付上少许费用,就可把这些活生生的蛇套在身上拍照留念。
青蛇
蛇庙香火常盛不衰,游客络绎不绝,因而成为马来西亚十大名胜之一。

槟城:甲必丹吉宁回教堂——Kapitan Keling Mosque

甲必丹吉宁回教堂
座落在椰脚街的甲必丹吉宁回教堂( Kapitan Keling Mosque ), 是槟城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属于乔治市內的世界遗址之一。甲必丹吉宁回教堂始建於公元十九世纪80年代,1926年由来自印度的回教商人甲必丹吉宁( Kapitan Keling )修建,建材也是从印度进口,因此其风格也带点印度色彩,如黄色的主色调,并盖上了圆形的穹隆顶。教堂旁边有座白色高塔,以前是定时用来广播提醒信徒祈祷时间已到,现在被用作资讯中心。甲必丹是他的勋衔,吉宁是他的名字。
教堂旁的白色高塔
甲必丹是Kapitan或Capitan的汉译。甲必丹是葡萄牙语的借用词。是一种殖民统治制度。首见于王大海之《海岛逸志》(成书于公元一七九一年),泛指海外华人社区领袖。甲必丹制度大抵滥觞于葡萄牙人统治马六甲,十六世纪初,葡萄牙政府在此地设置了第一个华人甲必丹。此后,荷兰人之统治爪哇,西班牙人之统治菲律宾,以及英国人统治马来亚初期,都沿袭了甲必丹制度。清曾有记载,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六月三十日》:“ 荷择其贤能者为马腰甲必丹等官,专理华人事务,而审断权仍操自荷人。”

甲必丹制度:委任辖区内华人为甲必丹,甲必丹是殖民政府的代理人,被授以管辖华人社区的权力,直接向殖民地官员负责。甲必丹实际上是华人社区的领袖,也是海外华人社区权力结构的顶峰人物。在殖民政府与华人社区间,甲必丹负起了上情下达的任务。其它主要职务包括:维持辖区内的治安与秩序,处理华人的婚嫁、生死注册、宗教及福利事务。甲必丹也具有司法权,审讯华人诉讼案件。他也被赋予向辖区内华人收税务的权力。作为甲必丹,除了提高本人社会地位外,还能增进其财富。不过,只有财雄势大的富商巨贾,才有机会被委任为甲必丹。

甲必丹吉宁回教堂,虽然历史久远,但是因为维修有道,回教堂仍是非常新颖华美。其外观为乳白色,红褐色为顶,黑色楼顶。这种英国莫卧儿复兴风格的洋葱头建筑深受马来人喜爱,乃至于日后的回教堂、政府机关屋顶都采用了这种洋葱头的设计。在槟城乃至整个马来西亚,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洋葱头不计其数。怎样分辨哪个洋葱头是回教堂,哪个洋葱头是政府机关呢?其实很好区别,如果在主建筑两旁建有塔的就是回教堂,没有塔的就是行政、立法机关。
甲必丹吉宁回教堂
和广福宫周围一样,在吉宁甲必丹回教堂的周围,也有许多华人和印度人在做生意的,他们之间是一种沟通的、合作的关系。甲必丹吉宁回教堂和广福宫(观音亭)同在一条路上,在乔治市市中心行走就是可以强烈感觉这里和谐的宗教氛围,因为马里安曼印度庙和圣乔治教堂也都在附近,大家都学会了互相尊重。

2012年12月5日星期三

槟城:观音亭——Goddess of Mercy Temple

观音亭
观音亭坐落在槟城的南端甲必丹吉林寺路,沿椰脚街的圣乔治围墙而行,右方可见一座中国式斜顶古庙。椰脚街经保留为宗教信仰特区,三大宗族庙寺并立之椰脚街,三大族群在此和谐相处,因此这条路又被当地华人称为和谐街,这对槟城的多元化社会尤为重要。

观音亭又称为广福宫,香火鼎盛、古香古色的观音亭据说是由第一批中国移民所建的典型古中国式的建筑物。观音亭建于1800年左右,是槟城最古老的中国寺庙。它的瓦顶冠脊镶有一对栩栩如生的双龙戏珠雕塑,异常堂皇瑰丽,香客络绎不绝。
栩栩如生的龙戏珠雕像
虽然不见得是槟城最华丽的寺庙,却绝对是香火最盛的庙宇之一,主尊供奉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在马来西亚很有名气。据说。观音诞时,寺前的花岗石岩庭院必演大戏酬神,演出的次数是一年三次。
寺内挤满诚心的信徒
每逢观世音菩萨诞辰,全马的华人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来到观音亭烧香拜佛,可谓人头济济,人山人海,把整个寺庙挤得水泄不通,更厉害的是农历大年初一抢头香,因为人太多,插不上香,大家就自带杯子在庙宇前并不大的广场上插香,整个广场上摆满了插香的杯子,场面颇为壮观。做为槟城华人信仰的祖庙是再适合也不过的了。

2012年12月4日星期二

槟城:极乐寺——Kek Lok Si

极乐寺夜景
坐落在亚依淡(Air Itam)的极乐寺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佛寺;也是东南亚最大、最宏伟的佛寺之一。这座寺庙有福建鼓山寺方丈妙莲禅师于1886,开山所兴建的。妙莲法师于1885年跟随代表团到槟州筹募基金修建福州龟山法堂,二年后,槟州华族显要邀请他前来出任椰脚街广福宫的主持。数年后,妙莲觅得亚依淡庙寺现址的10英亩地段,并和其他僧人四出筹款,经过15年的奔波及筹备,极乐寺终于建成。建成后妙莲法师上京朝见光绪皇帝,光绪赐给他法衣等物并题写了“大雄宝殿”四字。极乐寺最先建立的是大士殿,五年后相继增建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东西客堂及放生池等。于1905年61岁的妙莲法师出任极乐寺首任主持,二年后圆寂。本忠法师继承职位,成为极乐寺第二任住持。极乐寺花了20年才完成。其后又有扩建,现在仍在不断改建。它用花岗岩依山而建,石阶数百、重楼庭阁且气势雄伟。院额有“海天佛池”题词,是清朝慈禧太后题写。石壁刻有许多题咏。在花坞池中央大石块上刻有许多题咏,琳琅满目,有“勿忘故国”四字,系1900年康有为手笔。从这可见,极乐寺在清朝时,与中国的交往是何等密切。寺内供奉一千余尊各式佛像,规模之大世界少有。据说,藏经楼里有万部经书。极乐寺用花岗岩依山而建,占地12公顷,气势雄伟。
万佛宝塔
寺中有一座白色的万佛宝塔,共有7层,高30公尺。它那独特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三国的建筑特色,底层是中国式建筑,中端是泰国式,顶端则是缅甸式的螺旋圆顶塔,别具艺术之美。塔内供奉了一万多尊镀金云石佛像,坐、立、卧式态各异。登上塔顶,可俯瞰槟城全景。吃外还有池塘、龟池及园林。

在极乐寺后面的山坡上,有一尊巨大的观音菩萨俯瞰着人间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