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伊斯兰教”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伊斯兰教”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3年1月27日星期日

槟城:亚齐回教堂——Acheh Street Mosque

亚齐回教堂
亚齐回教堂坐落于槟城州的打石街,也称为马来人回教堂(Masjid Melayu)或亚齐清真寺。打石街之所以称作打石街,是因为当初这里聚集了许多石碑师父。这座建立于1802年,迄今已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回教堂,是由受莱特上校的邀请而来的 (亚齐人) 东姑舍力夫谐胡先先生所捐地建设,属于州内最悠久的回教堂之一。

这座回教堂的特色是拥有八角形阿拉伯式的尖塔,以及亚齐式的屋顶。跟坐落在临近的椰脚街,甲比丹路的另外一座回教堂 – 甲比丹吉宁回教堂,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由亚齐人(后来的马来人)所建;而后者则是由印裔回教徒所建。

此教堂的创办人——东姑舍力夫谐胡先先生的陵墓也坐落在教堂内,但如想参观,必须先得到教堂管理层的允许。

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

槟城:甲必丹吉宁回教堂——Kapitan Keling Mosque

甲必丹吉宁回教堂
座落在椰脚街的甲必丹吉宁回教堂( Kapitan Keling Mosque ), 是槟城最古老的回教堂之一,属于乔治市內的世界遗址之一。甲必丹吉宁回教堂始建於公元十九世纪80年代,1926年由来自印度的回教商人甲必丹吉宁( Kapitan Keling )修建,建材也是从印度进口,因此其风格也带点印度色彩,如黄色的主色调,并盖上了圆形的穹隆顶。教堂旁边有座白色高塔,以前是定时用来广播提醒信徒祈祷时间已到,现在被用作资讯中心。甲必丹是他的勋衔,吉宁是他的名字。
教堂旁的白色高塔
甲必丹是Kapitan或Capitan的汉译。甲必丹是葡萄牙语的借用词。是一种殖民统治制度。首见于王大海之《海岛逸志》(成书于公元一七九一年),泛指海外华人社区领袖。甲必丹制度大抵滥觞于葡萄牙人统治马六甲,十六世纪初,葡萄牙政府在此地设置了第一个华人甲必丹。此后,荷兰人之统治爪哇,西班牙人之统治菲律宾,以及英国人统治马来亚初期,都沿袭了甲必丹制度。清曾有记载,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六月三十日》:“ 荷择其贤能者为马腰甲必丹等官,专理华人事务,而审断权仍操自荷人。”

甲必丹制度:委任辖区内华人为甲必丹,甲必丹是殖民政府的代理人,被授以管辖华人社区的权力,直接向殖民地官员负责。甲必丹实际上是华人社区的领袖,也是海外华人社区权力结构的顶峰人物。在殖民政府与华人社区间,甲必丹负起了上情下达的任务。其它主要职务包括:维持辖区内的治安与秩序,处理华人的婚嫁、生死注册、宗教及福利事务。甲必丹也具有司法权,审讯华人诉讼案件。他也被赋予向辖区内华人收税务的权力。作为甲必丹,除了提高本人社会地位外,还能增进其财富。不过,只有财雄势大的富商巨贾,才有机会被委任为甲必丹。

甲必丹吉宁回教堂,虽然历史久远,但是因为维修有道,回教堂仍是非常新颖华美。其外观为乳白色,红褐色为顶,黑色楼顶。这种英国莫卧儿复兴风格的洋葱头建筑深受马来人喜爱,乃至于日后的回教堂、政府机关屋顶都采用了这种洋葱头的设计。在槟城乃至整个马来西亚,你会看到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洋葱头不计其数。怎样分辨哪个洋葱头是回教堂,哪个洋葱头是政府机关呢?其实很好区别,如果在主建筑两旁建有塔的就是回教堂,没有塔的就是行政、立法机关。
甲必丹吉宁回教堂
和广福宫周围一样,在吉宁甲必丹回教堂的周围,也有许多华人和印度人在做生意的,他们之间是一种沟通的、合作的关系。甲必丹吉宁回教堂和广福宫(观音亭)同在一条路上,在乔治市市中心行走就是可以强烈感觉这里和谐的宗教氛围,因为马里安曼印度庙和圣乔治教堂也都在附近,大家都学会了互相尊重。

2012年11月13日星期二

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

Prophet Muhammad’s Birthday/Maulidur Rasul

先知穆罕默德是在571年4月23日出生(回历第三个月的第12天),他是真主委派的最后一名先知。

每年的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将会举办一些活动以缅怀先知穆罕默德,如:街头庆典、聚会、宴会、先知穆罕默德生前事故分享、讲座会、诵读会等等。穆斯林都普遍相信,只要成功举办或参与有关活动便可获得先知穆罕默德的庇护。

街头庆典
讲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