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雪兰莪”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雪兰莪”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雪兰莪:吉胆岛——Pulau Ketam


吉丹岛
又称浮罗吉胆,源自马来语Pulau Ketam,Pulau意为岛屿,Ketam则是螃蟹之意,合起来便是螃蟹岛,盖吉胆岛实为螃蟹栖息的湿地。岛的面积为30平方公里,位于於雪兰莪洲巴生港口外的一个小渔村,大多数居民都以捕鱼为生,其次是商人。大约九十巴仙以上是华裔同胞,以潮州与福建藉贯为主,生活简朴,悠闲,朴素。岛上有两个华人渔村,即吉胆村及五条港村,另有一个在2000年左右迁至两村之间的原住民小聚落。吉胆岛中最大的村落是吉胆村,位于岛的南侧,居民为潮州人。五条港村位于岛的东北,居民为福建同安人。吉胆岛上的建筑都建立在高脚柱上,以避潮汐。
建立在高脚柱上的房子
吉胆岛除了是渔业重镇外,也是雪兰莪的旅游区之一。

这里没有汽车,没有摩托车,有的只是脚踏车与11号车,所以没有像城市塞车的情况,也没有寻找泊车位的烦恼,只要一辆脚踏车就可通行无阻,非常轻松自在。
脚踏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吉胆岛原是荒芜人烟的弹丸小岛,红木丛生的沼泽地带,亦是盛产螃蟹之地。最先来到吉胆捕捉螃蟹的,是自来生港口海南村的三位海南籍先贤。

初期,他们每隔一日划着舢舨来回两地。然而路途遥远,为省时起见,他们在岛上砍伐红树木建立简单的哑答屋居住 (公厝前,地点在港内河直往至岛的另一端的河口处)
公厝
然后,他们轮流往返于港口售卖螃蟹与购买日常用品。并1875年间,福建,潮州籍贯的先贤们亦相续来到吉胆岛。

至1883年,人数增至数十人,这时候以捕捉鱼、虾、蟹为主 。开始有小商人售卖日常用品及收购鱼产等等。后因环境不够理想之故,慢慢的人们由公厝前移居至现在居住之处。早在1892年的街场区已开始有两层楼的哑答板屋。 前座为乡亲们聚会联谊休闲处,后座为昭应庙天后宫之神位安置。(现为村委会会址)。并由海南岛运来神龛,牌匾”海表英风” 刻光绪年间。
吉胆岛警察局
1896 年警察局建立于街场区。1895年福龙宫建立。
福龙宫

当时从中国来找生计的先贤们为数众多,同乡里或同姓氏的彼此互相依靠,先后于东街区,潮州港内,过港,港尾区等等建立简单的哑答屋,大约十多人 住在一起相依过生活。各别的公司厝(绫厝)都有称号,如东街琼昌利公司,港尾裕顺发绫屋等等。至1900年间,公司厝增加至二十多座,人数有两百多人。
绫网
将渔网张开来看,是一格格的四方绫角,俗称为绫网,捕鱼叫捉绫,捉顺丰绫,马交绫等等。早期从中国来的渔网不耐水,乡亲们用红树皮液染过晒干后才拿去捕鱼。 称之为”NI XIA”。加上补网工作都在公司屋进行,所以公司屋俗称为绫屋。

当时的乡亲们多是只身前来,在这安身立命后,又回了一趟乡里把妻儿接过来。 然后在公司厝旁建立自己的住屋。 另外一些单身乡亲也在这里成亲了。于是乎,人口及私人屋子也越来越多了。

比较晚来的乡亲也就投靠在相同姓氏的公司厝里。在华人文化里,同姓,就是同一个”阿公”,无论是去到那里,都是自己家里人,有照顾的义务。

现今岛上还保留着十多间公司厝。 虽然已没有人须要住在里面,但在旁边的屋子主人都有名字在公司厝的名表里。每年会给一点钱以付还维修费与电费等等。没有公司厝,他们的公公也不会吉胆住下来。一方面提醒自己的子孙不忘本,一方面公司厝也成了左邻右舍 ,得空时休闲喝茶谈天的地方。
火灾后重建
1967年早上一场大火,烧尽了吉胆街场与港内区共计180多间的屋 子,政府重新规划了店屋及港内住宅区的格局,建好后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屋子,并让乡亲们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下屋子。


1972年晚上又再发生火患,这次烧毁了80多间店屋。政府又以相同方式重建店屋。有感防火工作的重要,乡贤成立了吉胆义务消防局 (1974)。

80年代期间,渔民罢海三天(24/3/1986)。和平请愿政府修改渔业法令。后来没有捕鱼执照的村民便渐渐的搬迁至外地捕鱼,如兴楼,苏利利 等地。 这时期人口大量外移。由近两万人跌至目前九千多人。

随着政府鼓励养殖业。乡亲开始经营水上养鱼场。鱼粉厂也走入尾声。接着马来亚银行分行也开张营业了(也是至今岛上唯一的银行)。(1983)
马来亚银行
1991 年8月15日。吉胆新码头开幕,客船直接靠岸。

1992 年底,自来水启用。接自港口海底自来水管的工程完工,乡亲们摆脱了靠雨水过活的的日子了。

1993 年,新乡村医院启用。

1994年,圣诞节前夕,一场大火烧毁了街上的四间商店。

1998 年12月1日,政府委托 Alam Flora公司进行垃圾 收集工作, 并载往吧生谷的垃圾填埋场处理。大大改善了岛上的清洁环境指数。

1999 年大型冷气快艇投入服务, 取代了原有的木船。航程从一小时缩短至三十分五钟, 同时吧生港口电动火车终站的设立,亦大大地方便游客前来吉胆岛观光。

2000 年期间,Maxis, Digi, Celcom 开始在岛上提供手提电话通讯服务。

2006 年,TM Streamyx 宽频上网服务也来到了吉胆岛。

2007 年,曾在岛上行驶了2年的电动脚车与摩哆车,基于安全理由被全面禁止了。

2008 年1 月1日,国能全面接管全岛的电流供应,吉胆私人电火公司也走入了历史。

时至今日,吉胆已是个基本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海鲜驰名的渔村。是吧生谷一带海鲜主要供应处,亦是雪州旅游胜地之一。
价廉物美的海鲜

2012年11月24日星期六

雪兰莪:加里岛——Carey Island

加里岛
在19世纪初,这座岛被称为Pulau Si Alang(或者Pulau Bangsar),属于雪兰莪州的一座岛屿,坐落于巴生港口的南部、万津(Banting)的北部,面积大约17000公顷。那个年代,岛民多为马来亚的Mah Meri原住民。后来有一名商人(Edward Valentine John Carey)在获得当代的雪兰莪苏丹——苏莱曼苏丹的允许下,收购了这片土地,并用其来发展农业事业。加里岛的名字也因为了纪念这名商人为马来亚橡胶业所付出的贡献而更换的。
Edward Valentine John Carey
当时仍是荒地的加里岛的确带给这名商人很多烦恼,马来虎的出没影响员工们的安全、条件卫生差而引起的疟疾、劳工问题等等。因此他便聘请了当地的Mah Meri原住民来助他一臂之力,为他解决所面对的困扰,包括了开发森林、建造马路、盖房子等。
如今加里岛也可被称为森达美岛(Sime Darby Island),因为森达美有限公司现已拥有了该岛2/3的面积,开发发展油棕种植,而其余的土地归Mah Meri原住民所有。虽然以摩登的城市、发展地为邻,Mah Meri原住民还是维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生存方式。除此之外,出自Mah Meri原住民的木制雕刻面具可是闻名世界的手工产品之一。
Mah Meri原住民的面具舞蹈
虽说加里岛是一座岛,其实它只不过是一片由冷岳河(Sungai Langat)从马来半岛分割出来的土地而已。由于被海水、河水围绕着,加里岛也盛产不少价廉物美的海鲜或河鲜如“螃蟹、虾、鱼、贝类等等。
螃蟹佳肴